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案,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案例?

#洞见教育#我是上课有意思,请关注我,我会经常更新小学语文资料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双减制度落地后,家长们从铺天盖地的新闻媒体报告当中,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双减政策的内容:家庭作业变少了,老师不能再布置作业好让家长签名,

#洞见教育#

我是上课有意思,请关注我,我会经常更新小学语文资料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

双减制度落地后,家长们从铺天盖地的新闻媒体报告当中,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双减政策的内容:家庭作业变少了,老师不能再布置作业好让家长签名,让教育回归到校园当中去,教育成为老师的事情,教师不能让孩子完成作业后,让家长签名…….

于是,教育孩子就似乎变成了是老师的事情了。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学科带头人,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生字书写,课堂作业本,课文背诵等基础练习放在学校里完成,孩子们回家只要看看课外书就可以。

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每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说,今天批改作业本的时候,还有五个孩子修改作业本有困难。放学了,只能是把这五个孩子的作业本放到明天早上继续修改。

再比如说,今天早上检查背诵作业,还有四五个孩子背诵得非常困难,背了十来次,还是不太会。针对这样的现象也只能是求助与家长,这时候家校沟通就极为重要。怎样的家校沟通会更加和谐呢?我是这样做的。

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案,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案例?

方法一,站在关心孩子的角度,请家长多多关心。

双减后,一些家长了解到作业应该是老师管的不应该是家长管的信息之后,对老师布置的一些需要家长帮忙的作业是非常反感的。

前几天,一个英语老师打电话告知家长,他的孩子在国庆假期没有进行英语打卡。回校的时候,英语都不会朗读,建议家长多多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家长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说孩子在家朗读英语了,不打卡并不代表他没有读。如果孩子都回家读好英语了,还要问老师干什么。英语老师非常气愤,删除了家长的电话。决心以后再也不好,这样的家长沟通了,家校沟通失败。

因此,我想在当今双减制度下,如果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教师可以把他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多多帮忙。这样的语气与家长沟通,家长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比如这样对家长说:某某同学的家长吗?孩子在学校里学习英语比较吃力。我呢,在学校里也把她叫到办公室,进行多次的补课,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接下来请家长配合老师,多多帮忙,能够督促孩子在家里多练习英语朗读,这样呢,他在学校里就会有更多玩耍的时间了,我们做英语老师的,就不会常常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补课。对他今后长成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要求家长配合完成教学工作的请求,家长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不信您也来试试。

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案,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案例?

方法二,明确孩子要补习的内容,让家长容易上手。

很多时候与家长沟通,一定要明确任务告诉家长,而不是笼统地要家长配合。比如:我在要求家长配合的时候,我会这么说,某某家长你好,今天早上,我们全班同学进行了背诵第3课重点课文的检查,我发现这位同学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麻烦您回家之后再继续让他熟练背诵,明天早上我继续检查他的背诵,非常感谢。

还要写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是非常的高超。比如他会把学生检查好的任务情况笼统地发到班级群里:听写过关30人,未过关10人,然后,私发给某个家长告知他孩子的听写不理想,还需要加强。这样聪明的家长就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回家还要继续听写,那么,老师下一次再听写的时候,基本上班级每个孩子都过关了,这样的家校沟通就非常的有效,而且家长也是极力配合的。

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案,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案例?

方法三,将心比心,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家长问题。

我们是老师,同时也是家长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家长的问题。想想如果我们是家长,老师打电话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希望老师是怎样做的,这样了做老师就不容易出错。

比如,最近班级里有个孩子在课间的时候,跟另外一个孩子玩耍的时候,摔伤了。这时候,我们就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这孩子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那我们是非常细心疼的,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安全,希望他早日康复。

这时候,作为班主任就要特别地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微信或一通电话来了解孩子的恢复情况,同时要查清事情发生的情,经过,结果,给家长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家长觉得不委屈。

这样的家校沟通才是健康的,才是有效的。刚刚和家长建立信任的关系,因为我们关心的目标就是孩子。

综上所述,把所教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站在关心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的,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明确谈话的目的,让家长更容易上手,目的不要太大,太盲目,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方向,而且容易操作。在双减制度下,这样的家校沟通才是有效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sizhu.com/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