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你,通过打电话和发送短信可以获得一些额外收入,你会感到兴奋吗?
紧急提醒:务必谨慎对待!这种方式可能存在风险!
这是以“引流推广”为名,实际上是一种诈骗手段,旨在欺骗人们并获取他们的财产。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引流诈骗”?
“引流”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扫码等方式向受害人发送欺诈信息,诱导他们加入犯罪分子的微信群、QQ群或其他小程序。一旦受害人加入,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就会对他们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种手段的出现使得诈骗犯罪更加隐蔽和高效。
“引流”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根源,其目的是让受害人与骗子接触,可以说“引流”是诈骗的“前台服务”,没有“引流”就无法精确地进行诈骗活动。
案例一 发“解雇通知书”
尊敬的员工,
经过仔细考虑和评估,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即解雇您的职务。我们深感遗憾,但基于公司的战略调整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我们不得不进行人员优化。
在过去的工作期间,您为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对您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然而,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公司政策,您将获得相应的解雇补偿和福利待遇。我们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您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职业生涯。
我们理解这对您来说可能是一个困难的时刻,但我们相信您有能力克服困难,找到更好的机会。我们祝愿您未来的职业生涯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
再次感谢您在过去的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祝您一切顺利。
此致,
公司名称
小张闲暇之余,决定在网上寻找一些赚钱的方法。偶然间,他在QQ上添加了一个名叫“阿龙”的陌生人。这位陌生人声称可以帮助他赚钱,并且只需要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就能获利。
小张觉得这份工作简单易操作,于是立即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随后,小张收到了一张名为“清退通知书”的图片,上面显示了一个电话号码,名为“阿龙”。小张按照要求,将这张图片通过群发的方式发送给了所有的联系人。
为了获取好处费,小张没有核实这张图片的真实性,而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发送了短信群发。然而,这条短信实际上是境外诈骗分子利用的一种诈骗手段,旨在引诱受害者上当。
案例二 “外呼客服”
今年3月份,林某通过朋友的介绍,在一家金融公司找到了一份“客服”工作。根据公司的推广策略,他使用朋友提供的手机和手机卡,拨打电话给公司提供的“客户”,询问他们是否有办理贷款的需求,并邀请他们添加他提供的微信号。一旦成功添加,林某就能完成一笔业务,并获得相应的提成。
在过程中,林某的手机卡被封了多次,但她仍然坚持与朋友保持联系,以获取新的手机卡,以便继续她的“客服”工作。
实际上,林某所谓的“客服”工作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他的工作职责包括回答客户的疑问、处理投诉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他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案例三 “扫码送礼”
今年3月份,阿强在网上找兼职时结识了一个名叫“小芳”的朋友。在与小芳的交流中,她向阿强介绍了一种引流赚钱的渠道。阿强尝试了几次后发现这份工作既轻松又赚钱快,于是他开始动心了,并主动联系起自己的朋友,希望他们一起来尝试这个兼职。
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阿强决定在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推广活动。他购买了一批小礼品,并以赠送小礼品为名义吸引群众扫码。一旦群众扫码,他们会收到一条广告信息,阿强希望他们能够将这条广告信息转发至自己的微信群。这样一来,他就能够通过广告的传播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被蒙在鼓里的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获得了一些好处,然而实际上,他们在微信群中分享的信息却是电信诈骗分子散布的链接。
如果参与了上述相关的兼职,可能会对个人电话卡、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限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涉嫌犯罪,如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因此,我们应该谨慎选择兼职工作,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然,如果其他法律有相关规定,将会依照这些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并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而且情节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还会被处以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规定,对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以下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1. 非法获取、删除、篡改、增加、干扰信息网络数据的;
2. 非法控制、攻击信息网络系统的;
3. 非法提供程序、工具,用于攻击、侵入信息网络系统的;
4. 非法获取、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的。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信息网络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任何人都应当遵守这些规定,不得利用信息网络从事非法活动。对于违法行为,法律将给予相应的惩罚。
(一)设立用于实施欺诈、传授非法手段、制造或销售违禁品、受管制物品的非法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与制作或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其他违法犯罪信息有关的内容;
(三)为进行欺诈等非法犯罪行为发布信息的。
【检察官说法】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其中的“引流”手段更是隐蔽且具有迷惑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我们收到邀请加入群聊或者转发可领取礼品的消息时,务必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此外,我们也要谨慎添加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网址,更不要轻易进行汇款或充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防范电信诈骗的发生。
我们要提醒那些心存侥幸的朋友,不要以为自己只是在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参与拉群,就可以逃避诈骗犯罪的责任。实际上,这些行为同样会被视为犯罪的“帮凶”,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远离任何形式的诈骗活动,以免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编辑:郑黎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sizhu.com/3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