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是第三次签约于“专门打造官方新媒体文”的一家平台,我的新媒体文有幸被官媒转载,多次就是来自这家平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眼睛开始发花,对是否能够继续签约,内心已经变得没那么强烈,就是想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一点儿东西。
以前,我主要写散文随笔,也试着创作过小说,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过,也有中篇小说登上过《中国文艺》,因为毕竟是业余爱好,还有其他工作要忙,没能深耕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文开始兴起,并且稿费颇高且兑现及时,我边试着学习写新媒体文。
很幸运,刚入行不久,就有文章被“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等官媒转载,我便断断续续地坚持下来了。
当然,平台签约合同,要求签约作者两个月必须有一篇文章能够过稿,压力不算大。所以,整个七月份我忙其他事情,进入八月才开始构思文章框架和内容。
新媒体文关键就是一个“新”字,属于快餐文化,淘汰特别快,需要多关注热搜、多看看热榜,当然也必须揉入传统文化,必须散发正能量,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平时需要作者多学习一些大平台上的文章,主要是学习文章的框架结构,金句名言的运用,以及围绕主题如何展开和论述的,最后又是怎样总结和点题。
最初的新媒体文,一篇文章差不多三个案例就可以了,现在有的开始增加到六个,古今中外都有。
初稿我也选用了六个,感觉比较典型的案例,交上去直接被编辑毙稿,理由就是案例不新颖。
说实话,全国各地那么多写新媒体文的人,所有的例子几乎被翻遍了,就是看看作者有什么能耐,如何去翻花样叙述。

那时候,内心有些焦虑、也有些着急,唯恐不能履行承诺、完成合同。
站在书橱前,开始翻阅一本本书;打开手机查百度、查热榜,甚至抖音也需要刷一刷,因为说不准在什么地方就能发现灵感。
眼睛受不了了,恰逢假期,便下楼去散步。
酝酿了几天,后来终于成稿,便搁置在一边。
在正式投稿前,又反复读了几遍,进行最后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发给编辑。
然后,又是忐忑不安地等待回复:是过稿了?还是仍然毙稿?那种滋味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好在这一次顺利过稿,并且被首条推送,稿费不到三百,不是钱的问题,是终于完成了任务,心已足矣!倘若有幸被官媒选中,平台也会有奖励。
如果想多发稿、发优质稿件,需要多向大咖、大平台学习,需要多读书,多接触外界,遇到事情要有敏锐性,更需要多琢磨、多拆解原文。
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因为新陈代谢特别迅速,要继续保持势头,千万不要原地踏步。
现在,感觉自己的心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在向着悠闲、寡欲、融入自然迈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sizhu.com/14480.html